文章
  • 文章
搜索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生活
电器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开阔视野 聚焦前沿

首页 >> 新闻资讯 >>学会动态 >> 【学会资讯】山东省政府参事、省学会会长张述存: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黄河文化发展振兴“弯道超车”
热门推荐
更多
详细内容

【学会资讯】山东省政府参事、省学会会长张述存: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黄河文化发展振兴“弯道超车”

时间:2021-12-20     

12月1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经济学)暨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分论坛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志建设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围绕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志建设,作为此次主旨演讲嘉宾,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会长张述存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称,应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科技赋能。

据悉,在黄河战略研究方面,张述存担任山东省黄河文化经济促进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受聘为山东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特聘咨询专家。著有《黄河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建设研究》,其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编写了《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倡议沿黄省区社科院联合编辑出版黄河战略蓝皮书,已由社科文献出版社连续3年出版。

对于参与本次论坛,张述存表示,此次论坛汇聚了众多高水平专家交流研讨、献计献策,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及在济南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凝聚共识、提供理论指导、推进国家战略落实的重要意义,深感振奋人心,备受鼓舞。

“黄河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张述存对新黄河记者说,“黄河被尊为“四渎之宗”“百川之首”,不仅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而且催生了辉煌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

此外,张述存还指出要正确认识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黄河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智慧、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一体、固本培元、节流开源等思想体现了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关于如何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张述存认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任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关键是强化科技赋能,促进黄河文化与科技快速深度融合,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现代化发展,打造数字黄河、智慧黄河,推动黄河文化发展振兴“弯道超车”。

现将文章《强化科技赋能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全文发布如下:


强化科技赋能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性、代表性文化,承载着民族基因,流淌着民族精神,蕴含着宝贵精神财富,历来是中华文化标识和民族精神象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任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必须要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现代化发展,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一、讲好黄河故事要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流域文化根基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产琳琅满目,是我国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带。但是长期以来,黄河文化的学术研究较少,黄河精神挖掘阐发不够,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体现不明、定位不清;黄河流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滞后,众多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待见天日”;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产品供给不足;黄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离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差距;文化科技创新和应用缓慢,黄河文化随时代发展的动力活力不足;沿黄各省区文化交流合作较少,黄河文化整体形象塑造推广的机制不够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黄河文化的内容创新、手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体制创新抓起,全面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赋能是黄河文化振兴的核心引擎

科技和文化,不仅同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还会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一方面,文化影响着科技进步。全民科技素质和社会科普水平的提升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基础,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氛围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驱动和促进的作用,是文化产品、文化业态、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人类的文化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科学技术对文化产生影响的历史。印刷技术的发明带来图书、报刊生产方式的革命,大大促进了人类知识的传播交流。19世纪电子技术的发明,对视听产品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是人类社会迈入现代的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文化生产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高新技术不断催生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出版、智慧广电、智慧旅游、网游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动漫电竞等快速壮大,为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已经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在文化发展中“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从此,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上升到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层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2020年,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湖南长沙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是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强大手段。

文化资源多不等于文化实力强。文化领域先进科技的快速创新和运用正在逐步溶解着文化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地域性、垄断性、独特性等特征,逐步改变着传统文化发展模式、产业形态与管理方式。改变黄河文化发展的落后局面,讲好黄河故事,需要沿黄地区以高新技术为引擎,以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促进黄河文化与科技快速深度融合,打造数字黄河、智慧黄河,推动黄河文化发展“弯道超车”。

三、黄河文化科技赋能的任务与途径

推动黄河文化创新,关键是以“科技+”“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全面推动黄河文化在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旅产业发展、品牌形象传播等领域实施数字化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黄河流域文物挖掘保护的科技创新应用。着力提升黄河流域科技考古水平,实现ATK、GPS、遥控飞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考古测绘和信息采集方面的运用,让深埋黄河泥沙下的珍贵文物尽快重见天日。实施“互联网+”黄河文化行动,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总数据库,建设黄河文物大数据云平台,积极开展“云展览”,打造一批黄河智慧博物馆。

二是促进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对黄河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全面实施数字化记录。创新非遗的展现形态和表达方式,广泛应用AR、VR、3D重建、5G等高新技术手段对黄河非遗进行科技赋能、赋形。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大力发展特色手工艺品,鼓励以短视频、直播方式进行线上销售,构建“互联网+传统工艺美术+匠人”的新兴产业链。

三是大力推进黄河文化艺术创新。实施现代科技与黄河艺术深度融合工程,推动黄河文艺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丰富创作手段,拓展艺术空间。实施黄河网络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推出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等优秀网络文艺作品。推动“互联网+文化”,加快网上演艺厅、数字美术馆、线上美展建设,举办云展览、云演艺,促进优秀黄河文艺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

四是推动沿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将黄河文化大数据资源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跨省区公共文化网络平台,构建统筹协调发展的公共文化云平台体系。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基于5G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探索发展数字文化大众化实体体验空间,加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培育线上文化服务品牌,鼓励公共文化机构打造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培养具有高粘性的“粉丝”文化社群。

五是积极发展黄河数字文化产业。加快推进黄河文化资源数字化,推动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4K、5G等高新技术在黄河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提升出版、广播、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演艺、广告等传统业态数字化程度,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对接合作,促进文化生产活动向网上延伸。运用大数据、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手段,创新黄河文化消费场景,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

六是大力发展黄河智慧旅游。加快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精准掌握不同类型游客喜好,打造一批黄河文化主题的科技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全过程、一站式、沉浸式、个性化”文化体验服务。推动“互联网+旅游”发展,引导旅游企业与大型网络营销平台、OTA的合作,实施全媒体宣传、全渠道推介、全网络营销、全流域代言,建设智慧黄河旅游营销系统。鼓励沿黄旅游景区加强网络媒体矩阵信息发布,推进WIFI全覆盖,实现“一部手机游黄河”,建设智慧黄河旅游服务系统。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需要沿黄省区共同发力、协调行动,构建大保护、大弘扬新格局。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及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科技赋能为引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切实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电话:0531- 58889899      

传真:0531-87981162

邮箱:sdsqywhxh@163.com          

邮编:25001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4478号东楼五楼


订阅号

视频号

服务号

网站手机版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