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 特色标杆
|
企业文化成果案例 || 融情 融心 融力—— 山东能源集团文化融合工作探索与实践山东能源集团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于2020年重组原兖矿集团、原山东能源集团组建成立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拥有权属企业608家、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5家,产业分布在国内22个省(区)和17个国家(地区)。位居中国500强第23位、世界500强第75位。连续九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践行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的主体责任,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努力建设综合实力强劲、引领行业发展、效率效益领先、产业绿色低碳、开放融合包容的世界一流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振员工精气神,对外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发展历史表明,企业文化总是在企业发展历程中不断充实完善、调整融合,并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改进提升。原兖矿集团、原山东能源集团同为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原兖矿集团、原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为新山东能源集团后,新山东能源集团产业布局、规划战略、发展方式、管理体制以及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司在组织机构、人员业务、资产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基本的“物理融合”,但如何在思想文化层面实现“化学融合”,实现由简单的“相加”向深层次的“相融”转变,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技术自信、道路自信,更好担负起“一个保障两个优化”职责使命,为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成为企业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联合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集团战略规划、运营管控作为实现企业规范高效发展的“三驾马车”来抓,以融情、融心、融力为目标,在推进机构、人员、资产、业务重组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融合,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以思想融合为切入点,壮大企业文化融合声势 1.构筑同一个梦想。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愿景,明确“三步走”发展战略和“资产、营收双万亿”发展蓝图,谋划“一核心三基地四平台”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和“3+3”主业布局,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六比六争”“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工作能力”“两增三降四提升”活动,持续将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主流思想上来。 2.打造同一个舞台。瞄准产业链各环节连接处发力,创造性提出管理协同、市场协同、区域协同、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协同、资源协同“六大协同”,带动业务、管理、制度、人员、文化等深层次全面整合融合。大力推进机构精简化、产业专业化、区域集约化、资源协同化、文化融合化“五大整合”,2023年主要业务板块整合全部完成,消除了产业同质化问题,初步形成高效协同集团管控体系,产权层级控制在四级以内,四大区域公司蓬勃发展,新山东能源集团成为省属企业重组整合的典范。 3.聚力同一个目标。围绕“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愿景,规划年度奋斗目标,开展思想文化引领。组织“讲大局、聚合力、保稳定、促发展”“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形势任务主题教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能源集团工作会议精神”共计11个主题、1100余场次宣讲,受众30余万人次。针对企业联合重组中干部职工存在的困惑、疑虑等问题,推出“联合重组系列谈”宣讲篇、践行篇、协同篇、服务篇等7个系列350余篇系列评论文章,《山东能源是命运共同体》《在岗 在位 在状态》等文章得到广泛好评。新闻媒体刊发“新山能、新气象”各类报道1.8万余篇,以企业发展共同的目标团结人、凝聚人、鼓舞人,唱响了“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主旋律。 (二)以体系建设为关键点,夯实企业文化融合基础 1.追溯历史品格,引发文化共鸣。原兖矿集团、原山东能源集团同为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赓续着煤炭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基因。原兖矿集团干部职工具有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勇于冒险、创新进取的优良传统,争创“中国第一、世界一流”敢为人先的发展气魄。原山东能源集团有着“实、新、严、细、精、和”文化特质,澎湃着砥砺奋进、事争一流的“超越”激情。兼容的品质,争先的气魄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引发了两家单位干部职工强烈的精神共鸣。 2.开展深入调研,构建文化体系。联合重组后,由党委宣传部牵头,采取内部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考察、文献查阅、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组织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LOGO征集活动,汇总文化理念3064条、LOGO设计文案456件。积极吸纳内部征集文案的有益元素,充实融入形成企业文化理念和LOGO标识设计方案,经6次专题讨论、精心打磨、征求意见,形成契合能源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干部职工高度认同的全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3.呼应时代要求,擦亮文化品牌。山东能源致力于煤炭绿色低碳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致力于新能源投资开发,致力于为世界创造绿色动能,积极参与、实施、影响和引领能源变革,确立了“创造绿色动能,引领能源变革”使命,提出了“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愿景,提炼了“安全、创新、绿色、担当、卓越”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共同纲领。山东能源集团LOGO标识融入“重组整合”“立足山东”“新旧动能、双碳战略”等元素,建立起了企业品牌与集团历史、文化、管理等内容的深层逻辑勾连,在集团内外广泛传播并收获好评。 (三)以理念认同为着力点,营造企业文化融合氛围 1.制定企业文化宣传文本,提升员工对文化理念认同感。编印《企业文化宣贯年意见》《企业文化读本》《VI手册》和《企业文化感言集》,广泛宣传阐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掌握企业文化内涵、践行文化理念提供纲领性文件。编辑出版《山东能源史话》《山东能源红色文化故事》等系列文化成果,广泛组织学习宣讲,实现企业文化培训率达到100%,核心理念员工知晓率达到100%,视觉体系规范应用率达到100%,持续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2.采取多种宣贯形式,扩大文化理念宣贯覆盖面。制定《企业文化融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1345”基本思路。“1”,即明确企业文化融合提升总任务;“3”,即按照三年时间、三个重点、三个阶段的方法分步推进实施;“4”,即打造PDCA四步循环提升模式;“5”,即实现理念共识化、行为规范化、视觉一体化、制度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五个目标。精心打造“文化讲师团”,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巡回宣讲”,推进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举办“企业文化内训师训练营”,综合运用理论讲解、实战演练、团队建设等多种方法,引导企业文化内训师提升业务能力。开设“企业文化大讲堂”,分期分批做好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职工群众、新入职员工等不同层面的培训工作,扩大文化理念宣贯覆盖面。 3.营造浓厚氛围,推进新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举办企业文化理念暨新LOGO发布会,在媒体刊物开设“文化故事”专栏,广泛宣传推广职工群众身边的文化故事。充分利用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宣传文化理念,刊播践行文化理念的案例故事,引导干部职工准确把握集团公司文化理念的基本内涵。利用五一、五四、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设计开展“劳动者故事大会”“青年成长分享会”、企业文化摄影展、书法展、羽毛球比赛等主题活动,在抒发表达对党和国家忠诚热爱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境界、团结精神和大局意识,在春风化雨中厚植企业文化融合提升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 4.持续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引领文化建设风尚。积极探索“有好的观念指引、有好的路径实践、有好的典型引领”的文化建设路径。常态化开展“山东好人”“感动山能”人物(事件)推荐评选和宣传活动,建立涵盖33个团体、74名个人的重大典型库。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共有中国好人5名,全国见义勇为模范1人,山东好人62名,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名,省属企业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名。组织先模人物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隆重召开庆祝外部开发 20 周年大会,表彰杰出贡献单位20家,特别贡献、杰出人物等4605名,提炼弘扬“六种精神品格”,编印《这20年我的奋斗故事》,评选20 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唤起了干事创业、不畏艰险、做大做强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四)以行为模式融合为关键点,实现企业文化融合统一 1.认真践行以人为本、预控为先的安全理念。适应集团多产业经营、多区域布局、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153”安全管控模式,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深化重大灾害源头治理,在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推进会、全国煤矿瓦斯和冲击地压重大灾害防治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获得国务委员王勇等上级领导和行业部门赞誉。 2.认真践行颠覆传统、转型突破的创新理念。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愿景,以新体制新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投入研发费用70亿元,坚持产学研一体推进,创立15家高新技术企业、8个省级研发平台,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31789”人才工程,优化中级人才库,实施煤炭主体专业人才库公开选拔,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90人,对3个考核不合格的领导班子进行重组,对101名中层副职以上人员予以调整,实现优者上、能者奖、劣者汰,激活了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进取意识。 3.认真践行绿色发展、引领变革的绿色理念。编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投入63亿元实施智能矿井建设,煤炭产业实现增量转型。化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4000吨水煤浆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渤中海上风电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创造了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首次实施海缆与油气管道交越等多项第一,绿色发展蓄势加速突破。 4.认真践行“一保障、两优化”的担当理念。认真担负起山东省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布局“一保障、两优化”的职责使命,在疫情防控中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提前完成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政治任务,保供让利100多亿元,在煤炭供给偏紧中保持了稳定供应。 5.认真践行“走在前、开新局”的卓越理念。制定《全面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助力能源集团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越、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对标国际一流企业拉升发展标杆,集团整体工作实现“六个提升”“八大突破”。 (五)以管理融合为契合点,提供企业文化融合保障 1.建立全面覆盖责任体系。起草《关于启动实施“企业文化融合提升工程”的通知》,对文化融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企业文化运行管理办法》,将企业文化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纳入党委巡察内容、纳入年度领导干部党建述职评议;建立分析报告制度、责任落实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明晰党委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联席会议工作清单、党委职能部门责任清单,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落实体系。 2.创新文化要素标准体系。将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被建设实践检验有效的理念、规范、准则、方法、工具、载体等,从要素内涵、工作要求、表述形式等方面固化下来,制定《视觉识别系统(VIS)手册》和标准管理规定,形成4个层面的20项文化建设要素,让文化要素成为文化建设的重点,让标准化成为文化建设的规范。 3.强化绩效考核体系。下发《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考核的重点内容,明确32项考核标准,坚持动态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评分权重达到30%,考评结果与领导班子薪酬直接挂钩,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主动抓好企业文化工作的内生动力。 (一)企业改革发展成效实现新突破。聚焦新旧动能转换、能源安全供应、产业转型升级,完成投资246亿元,86个项目稳步推进,多个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强化科技、数字、管理赋能,以智能化建设为引擎打造四型矿井,建成12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占比82%;建设新能源产业,装机规模达268万千万,装备制作、物流贸易等产业提档升级,化工板块实现“三级架构”管控模式,能源集团管理层级进一步压缩,跨公司、跨产业、跨区域优化整合高效完成。 (二)企业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2023年,山东能源集团千方百计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企业规模、发展成效良好,构建形成6家主板上市、1家科创板上市、5家新三板挂牌的“6+1+5”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至75%,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标。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营业收入8520亿元,收入、利润、上缴税金位居山东省属企业首位。 (三)企业品牌形象展现新风貌。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中央指导组调研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连续四年评选表彰“感动山能”人物(事件),凝聚“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精神合力。2023年企业位居中国煤炭50强第1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3位、世界500强第75位。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社会责任企业”,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品牌价值超过1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