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生活
电器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全国首家 探索引领

详细内容

李毅中(时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部长)在日照峰会上

1653448702859978.jpg


《适应新变化 创新增活力 诚信谋发展》


尊敬的张瑞凤会长、尊敬的杨军书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首先,祝贺这次峰会的胜利召开。这次峰会《企业全面转型时期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的主题选得很好。张瑞凤会长,三十年前在齐鲁石化公司的时候,张会长是我的党委书记,我是齐鲁石化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三十年过去了,张会长打电话要我来,作个发言,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觉这个题目很大。

目前,我们的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的状况,哪三期?发展速度转化的换档期(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转化),结构调整改革的阵痛期以及前期政策的消化期,这三期的结合带来了好多复杂的情况。世界各国通过金融危机,都在深度变革调整之中,经济在缓慢的复苏,增强了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在新情况下,如何适应国际国内的大形势、大格局?确实应该思索一下我们自己理念、行为,应该有哪些变化和创新?我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内经济由高速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发展历史阶段,企业要把握变化了的“新常态”

(一)转方式、调结构,把发展的速度适当降下来是新形势下的新常态

大家都知道,“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任务是调整结构。在新的形势下,适当的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这是新形势下的“新常态”。近来,“新常态”这个词,大家耳熟能详。我理解,“常态”是经常的正常的态势;什么是“新常态”?它是变化了、不同于以往的状态,就是我们理解当前三期叠加情况下,经济状况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情况。

1、长期积淀形成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受改革调整的阵痛。因长期积淀形成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存在哪此问题?比如说,科技创新的能力不足。我们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都依赖别人;资源环境的负载过度。我们大概用了世界21.5%的能量、能源,创造了11.5个GDP,这个数字很不对称,能耗超过比值,世界第六;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不仅是国务院点名的五个行业,几乎绝大多数行业都是过剩的,今年上半年,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8.3%;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用数字来分析,工业增加值率,分母是销售收入,分子是工业增加值。我们前几年是26.5%,今年降到23%,国际水平是35-40%,美国是44%;以及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劳动力成本上升。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地方负债过重。审计署两次审计,公布结果,整个政府负债30万亿,其中地方政府占了三分之二;银行潜在的风险,社会分配的不公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因此,要进行这样的改革,就要经受改革调整的阵痛,甚至要付出伤筋痛骨的代价,不改革不行。

2、国民经济的潜在增幅已经回落,发展速度应适当降低。综合各个方面的条件分析,国民经济潜在的增幅已经下降,即可能达到的最大增幅已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加强改善宏观调控,把发展的速度适当降下来,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从而用更多的精力去搞上市改革。近两年来,宏观调控已初见实效,对此,我们应冷静的镇定的分析和思考,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深层次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我们要把握住发展速度的上下限,下限我们GDP增速不能低于预期,要保住就业。上限也不能太高,太高的话,通货膨胀率太高,物价上涨太快,也不行。要处在一个合理的空间,GDP增速控制在7-8%,甚至7-7.5%,现在看来,把握的还是可以,在一定的区间内。

3、“新常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我们的“新常态”还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我们的企业要以积极的态度思考如何去生存,如何去发展。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来分析,我们也可以验证上面说的这段话。

(二)“新常态”的表现

   第一个表现,工业增速与前几年相比,明显放缓,行业地区差异明显增大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幅8.8%,而2008年到2013年分别为12.9%、11%、15.7%、13.9%、10%和9.7%,较之前几年,降幅很大,增幅明显放缓。从行业状况来看,行业也不太理想,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是11%,和去年差不多。消费品工业8.8%,回落了0.7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增长8.6%,回落了1.5个百分点。能源只有4.5%,回落了很多,。行业之间的差距很大,最高的11.2%,最低的4.5%。从地区来看,上半年,全国有11个省工业增速在下降,山西、黑龙江等这些省份能源、资源、原材料比较集中,增幅大幅放缓,已经滑出了合理的空间。各个省市增速的差异也比较大,最高的13%,最低的1.3%,这种情况过去没有。新常态下,工业增速明显放缓,而且行业地区差异明显增大,过去是没有的。

第二个表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结构调整正在深入的进行。长期以来,我们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应该说取得很大的成效,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但是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一是规模扩大,我们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是44万亿,GDP是56万亿,这两组数据的比例是越来越高,高达76%、77%,这数字太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二是增幅过快,前几年是20-25%,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高达30%。三是效率下降,我国长期以来投入产出比是五比一左右,去年是十比一。三是负债过重,地方负债、政府负债,虽然还在允许的范围内,但负债还是比较重,企业的负债率也很高。

近几年,国家已经采取了调控措施,见到了一定的成效。去年来看,增幅19.3%,比“十一五”平均下降了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投资增幅17.3%,又回落3.2个百分点,打开一看,其中工业增长是4.2%,回落了2.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14.1%,回落了6个百分点。十八个月以来,这个数字比较稳定,又低了一点,增长的幅度虽然回落了,但是增幅仍然是比较适中的。

从结构调整来看,高耗能投资,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增长只有10%,回落了4.25个百分点。具体来说,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这些都是被国务院点名的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今年上半年的投资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分别下降了12.8%、7.3%、 9.7%和10%,这是我们调整所希望的,不要投资那么多。当然,对这样的数据有业界人士比较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对这个问题,应该以两分法来分析,有效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有一定的增速但要保持合理的增速,不能太快。如果不是结构调整提高效率,恐怕事与愿违,又要回到前几年的怪圈之内。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过分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注重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率,避免投资的风险。

第三个表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员工成本上升、盈利状况分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起有落、有喜有忧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克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要自强自立,政府要针对性、务实性加快破解难题,来释放改革的潜能,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深层次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着,更加快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困难,有哪些困难呢? 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一是市场需求不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产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应该说不低,但是打开看一看,食品、服装、鞋帽、家电、日用品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些消费品的增长不到10%;从出口来看,1-4月份是负增长,1-8月份累积只增长0.6%,工业生产者产品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29个月负增长,这是从未有过的;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额增长12.7%,库存增长12.6%,但是同期销售收入只增长8.1%。合理范围内,应收账款、库存增长都不应该高于8.1%,这才是正常现象,但是应收账款增长12。7%、库存增长12.6%,这说明市场需求不足,这是“新常态”,银行抽贷、压贷、停贷现象增加。

二是企业成本费用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上升,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高达85 ,成本比去年增加了3毛钱,那么,企业利润就下降了。企业财务费用增长17.4%,刚才我说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1,结果增长17.4%,为什么呢?机械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反映财务费用增长得更多,分别为19.1%,29.01%和29.5%, 企业财务费用主要是指银行利息。去年,全国27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平均增幅17%,今年一季度又有7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这肯定是好事,但是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很多企业叫苦不迭,其中“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占工资总额的一半,这个数字在全世界来讲,也是名列前茅的。

三是盈利状况分化,行业差距太大。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1.4%,数据很好,但是打开看,行业差距太大。市场比较好的,汽车、轻玻、纺织、医疗、电子制造等行业增长比较多;原材料、钢铁、化工、水泥等等利润增长只有6.6%;更为明显的是冶金、有色的利润下降了9.2%、9.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下降了2.6%,煤炭下降了43.9%,行业的差距明显增大。

我们从工业经济运行的状况来看,也反映了我们现在确实处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换档期、改革调整的深化期和过去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增加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不是“旧常态”,而是区别于前几年的“新常态”。我们应该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个问题,把握这个问题。

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变革,给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压力和新的发展机遇,发展要有新思路

(一)美国“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本土回归”战略实施见到了成效

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它国内肆意地搞房地产泡沫,资贷危机,结果导致银行倒闭,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最后波及到全球经济,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但是,美国很快吸取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对“去工业化”和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做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新战略、新思路。什么新战略?“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要把在国外的实业“本土回归”。据了解,内容有这么几项:

第一,2009年提出“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出台了《制造业促进法案》、《企业税改革方案》。

第二,加大先进制造业的投入。高端设备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加大投资,鼓励企业创新。

第三,加大出口。奥巴马政府提出,从2010年起,五年内实现出口倍增,叫做“出口倍增计划”。因此,现在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搞泛太平洋伙伴关系,把我们中国排斥在外。

第四,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了高铁、道路、桥梁、智能电网、航空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五,加大对企业的投资。美国也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它加大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的问题。

此外,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美国对蓝领阶层的素质和技能非常重视,加大了高校理工科社区大学的投入,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美国采取了以上实实在在的战略措施,经过从2009至2014年这五年,实事求是的讲,这些新战略的实施已见到成效。有数据证明,2013年,制造业在美国GDP的比重达到13.9%,较之2009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更明显的是制造业对美国GDP增幅的贡献,美国每年的GDP增长2-3%,三个产业的贡献,其中制造业的贡献,在2012年是27.5%,2013年达到44%,甚至超过了服务业。2013年美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比2009年增长了49%。据有关材料报道,近几年有14%的美国公司把国外的工厂迁回到美国本土,致使美国的失业率降低至6.1%,今年二季度美国的GDP增幅4%,一季度比较差,预计全年的增幅2.1-2.3%,对美国来讲,很不容易。更具有长远意义的是,那些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美国将继续占领制造业制高点。应对危机这5-6年来,始作俑者是美国,不客气地讲,罪魁祸首是美国,反过来它吸取了这些教训,采取了这些新战略、新思路见到了很大的成效。

(二)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化

德国是制造业的强国,它的制造业一直没有兼并,在应对危机中,德国比较快地走出了危机,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最近,德国提出“工业4.0”的战略,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化。去年,它把4.0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什么意思?就是要通过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这些新技术来提高制造业的水平,从而确保德国的制造业继续引领世界制造业的新高点。

工业1.0指的是蒸汽机实现了机械化,2.0是指电动机实现了电气化,3.0是指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工业4.0是什么意思?4.0就是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柔性化和服务一起结合的制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

工业4.0战略的实质是什么?我看了一些资料,若用资料上的话来讲很专业,讲起来很绕嘴,听起来也听不明白,我把它简化了一下,用通俗的语言看看能不能说清楚?“工业4.0”的实质是用互联网、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把制造业的物理设备(机床、机器、流水线)和传感器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讯设施等等组合起来,这样我们制造物理单元的机器、流水线、生产线具有了计算、设计、通讯、控制、远程协调和自动、自制功能。这样的系统就能实施联通,相互识别、有效交流(物与物交流、人与物交流)。那么,大系统就实现了人与人(操作员与操作员)之间,人与机器(工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制造与服务之间实现了它们的互联。从而构建了一个高度灵活的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制造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工业4.0

智能制造有一个特点,用户全过程参与。用户从设计、科研、产品订制、制造等全过程开始参加,产生了个人订制,众包设计。众包设计,不再是少数设计人员关在屋里设计,而是用户参与,各方都参与的众包设计,这是新方式,新理念,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小品种、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方式的同时,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改变。

尽管德国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装备,但是也有它的软肋,德国制造业的软肋,专家评论,一个是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相对比较薄弱,一个是德国的原始创新与美国相比,存在不足。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不足,德国扬长避短,为了保持它的优势,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高点,在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先发制人,把它具体化为“工业4.0”。德国的远见卓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新兴经济体和资源产国也在深刻改变生产方式,调整初级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具有劳动力的优势、市场的优势、资源的优势。比如,金砖国家,我们中国也是金砖国家,其它的金砖国家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发展中国家也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一些资源富足的国家已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他们不再担心以出售资源发展经济的粗放模式,而是注重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迅速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得以增强。

随着国际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资源出口国联手推高出境产品的价格。最典型的是石油,十几年前,一桶油20美金,成本2美金,赚大钱,现在一桶油100美金。固然有市场经济的规律,资源稀缺,但是也有它们联手推价。我们一年进口铁矿占全世界铁矿贸易的70%,我们的钢世界第一,占据世界的一半,但是我们的矿石不够,只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一半,那一半就要靠进口,不进口就得关门。按理讲,顾客是上帝,买东西应该我们说了算。但巴西、澳大利亚、印度这三国出口铁矿石,价格它们说了算,它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十几年前,一吨铁矿石20多美金,现在140多美金,也得要买,增加了进口国的成本。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国际产品、技术、资金、劳务的同时,也会采取不同形式的自我保护,最典型的是,我们的劳务输出不受欢迎。这给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形成了压力。

我讲了美国、德国、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状况,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大家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国际市场上,有合作交流,更有竞争竞赛。所以,我们要借鉴它们的经验教训,对上述的新问题、新形势即“新常态”要有新的思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常态,企业应坚持创新、寻求创新,创新应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首先,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双重压力和挑战,企业家应尽快转变观念,增强创新动力。

在新常态下,我们的企业文化应当创新。综上分析,美国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重新重视实体经济,推行“再工业化”,对我们既有挑战,也有深刻的启迪。和美国相比,美国的优势我们比不了,比如,一是美国基础研创新的实力,二是尖端科技的创新能力,三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富裕,四是国际市场的控制力。这四个方面,我们有很大的不足。

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比如,一是巨大的国内市场的潜力,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美国也比不了。二是二次工业革命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我们的工业总量世界第一,我们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美国,但是我们大而不强,我们转型升级需要技术,需要资金,需要资源,这个巨大需求和发展能力,美国没有。三是雄厚的资金积累和外汇储备,我们的老百姓发得工资就存在银行,所以我们银行巨大的存款,是其他国家,甚至美国也不具备。所以,我们应从国情出发,借鉴美国的经验,扬长避短,走好自己的路。

对照德国工业4.0,我们正处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攻坚时期,我们的工业制造业总体来讲,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高铁是世界最先进的,我们的航天不说是最先进的,除了美国、俄罗斯外,其他的国家是比不了的。但是也有相对落后的,甚至完全依靠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这是中国的特色。

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也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同时也要下功夫淘汰产能落后,化解产能过剩。

我们在谋划新兴工业4.0的同时,也要着力打造3.0,因为我们的信息化、自动化还没实现;甚至不得不补2.0的欠账,质量问题就是我们2.0的欠账。德国在2.0时,日本在2.0时,韩国在2.0时,它们的质量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的质量总体来讲是物美价廉,但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前段时间,中国质量大会提出质量强国,我看这就是补2.0的欠账,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有一位学者讲,我们不要一味追求制造业的高端,中国还需要中低端,中低端产品并不是质量差的产品,而是老百姓需要的产品,是低收入者需要的产品,也要高对待。我们是高也要成,低也要就,这是中国的国情,不要照搬美国、德国,我们要追求高端,高端就转化为发展,同时,中低端要转型升级。

在发展的潮流中,我们前有标兵(美国和德国),后有追兵(金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家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就要把创新纳入企业文化。不同的行业、企业都有不同的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是创新是大家共有的企业文化。

第二,创新投资理念,控制投资合理增长,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新常态下,我们的企业家要改变投资理念,调整投资结构,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经验证明,技术改造是内涵发展的战略措施,投入产出比3:1,技术投入3块钱出1块钱,这1块钱是广义的,包括利、税、折旧、工资、利息。过去,整个资产投资是,刚才讲了投5块钱出1块钱,去年,10块钱才能出1块钱,但是技术改造是3块出1块。

为什么要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国技改占工业投资39.6%,但是翻开历史,发达国家上世纪50年代实现工业化,当时,它们的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少则50%,多则69%,美国1949-1969年20年当中,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69%。我们才接近40%,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

我们的企业要集中一次在国家地方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本,银行贷款、投资不要去搞房地产,不要搞你不熟悉的行业,而要搞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装备改善,提高你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你的劳动生产率,从外延为主转向内涵为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投资主体,要改进和规范投资行为。国家发改委对投资体制的改革已经出台一些政策,除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生的行业,涉及到国民经济重大项目,由国家审批、核准备案,其他都放到地方和有关部门,最终由企业决策。

企业首先要多渠道准确及时的了解市场供需,避免信息失真。无论何种企业都要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程序,权责一致,盈亏自负,风险自担。项目投资要做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原料产品、物流运输、资源环境、技术路线、投资回报、融资渠道、投资风险,所在的社会人文环境等等都要进行可行性研判,防止、避免盲目投资。社会资本要选准投资方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第三,重塑和再造“降本增效”的观念,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近几年,企业成本费用节节攀升,挤压了盈利空间。不少观点认为,我国制造业低成本已丧失,这个判断,有正确合理的一面,也有认识上的偏颇。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已上升到美国的9成,也就是说,我们制造业的成本占美国的90%,已经超过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很多资本向东南亚转移,这个形势很严峻。如果我们不再控制成本,我们的企业就会选择到其它国家投资。现在我们已经有纺织企业家到美国建纺织厂,而不在中国建,这说明在美国建厂成本要比中国低,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对此,我们应有正确把握。

美国“本土回归”降低了物流成本。我们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国际上是9%,我们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倍,物流成本太大,美国“本土回归”后,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页岩气开发利用降低了美国能源成本,甚至把世界原油定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定价降低了,比欧洲的定价每桶还低了10美金,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不但没上升反而下降了。事实证明,降本增效是制造业永恒的主题。

我国的企业要重塑和再造,建立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的低成本战略,我觉得不要一概否认低成本战略,问题是这个低成本,不是指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能源,不是过度的索取,不是管理的破坏,而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的低成本,不然就没有竞争力。

就人工成本而言,解决的办法是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用装备和技术代替人工。前几年,浙江省提出“机器化人、人控机器”的战略,我认为,这很不容易。它是一种规律,所有国家都要走这个道路,中国也要走。从而提高工效、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们不要对中国劳动力的转型过于担心,有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就业的人数7.5亿,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高峰14.5亿,那时中国老龄口人数会大幅增加,但是那时候还有7亿劳动力,所以,我们不要担忧中国的劳动力会怎么样。

我们的企业不能再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简陋的劳动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来换取企业的利润,这个路子走不通,低工资不可持续,连工人都招不到。价值规律与倒逼机制,要使企业加大技术进步的投入,换取生产的稳定、质量的升级,效益的提高,并且能较快地回收投入。搞自动化,智能化的投资,短期来看,不如招几个工人,长期来看,提高了质量,生产稳定,效率提高了,就能较快的把投资回收回来。既获得领域的增加,又改善了劳动的环境,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员工是拥护的。同时,富余劳动力的产生,带来的竞争,这也不是坏事,竞争上岗,企业内部应该有这样的紧迫感,岗位技术的提升对员工也提出了要求,变成机器、变成计算机,你还是文盲、你还是初中水平,你就上不了岗,逼着你也要去培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加了提升素质的动力,这是好事,通过转岗培训为企业开发新的业务提供了人力资源。

所以,即使是劳动密集的产业和企业也要逐步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这是规律。

四、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质量诚信、商业信用、绿色发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

(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底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国务院接着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到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人与人的交往,人与社会的交往都要讲诚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依法治理;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也要以法治理,以德治理。当前社会,诚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不同的行业、不同企业的文化各有特色和差异,但诚信应成为企业文化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核心内容,并且要将企业文化要落实到企业行为和企业的治理之中。

(二)质量诚信是企业诚信经营的集中表现

近年来,频频暴光的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对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担忧,这样的例子太多,老百姓吃不敢吃,穿不敢穿,到处都是质量安全问题,当然,也有部分炒作,但实际是存在的。比如,一些行业质量违法违规,用行业的“潜规则”,一些企业用降低标准提升质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控制产品不涨价,原来的600ML变化500ML,由细到粗,质量了降低了,变相的涨价。这比涨价还要坏,因为你把质量降低了,坑害老百姓。侵害知识产权,专利权,假冒高端品牌的现象屡禁不止。利用互联网平台制售假冒伪劣,网购发展比较迅速,但假冒伪劣也比较多。这些都是新情况,这些现象不仅坑害消费者,更会断送一个企业,甚至会断送一个行业的信誉和前途。最典型的就是三鹿奶粉,现在已过去六年,至今阴影不散,我们的消费者总对国产奶粉不放心,去香港抢购,搞得香港还限购,多买多卖还属于违法。实事求是的讲,国产奶粉质量是好的,是合格的,不要因六年前的三鹿奶粉,就把中国的奶业搞得一蹶不振。这也不能怨我们消费者的不信赖。三鹿奶粉坑害了中国奶制品工业,直至现在没有恢复元气。

我们应该以质量诚信为突破口,推进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企业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保护知识产权,杜绝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要落实质量责任,对顾客和消费者负责,加强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质量有问题,就应该召回,日本的丰田曾出现质量问题,就用召回的方式,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从而很快就恢复元气,我们中国的企业应该向丰田学习,这就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特别是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家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等,这些行业要坚守质量诚信的底线,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

(三)恪守企业的商业信用,是建立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和保障

什么叫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缺失已严重影响经济活动的高效、顺畅。比如,商业信用观念淡薄,随意违约,会计数据失真、造假,偷漏骗税,逃废银行债务,信息造假,上市圈钱、股市欺诈,商务贿赂等这些现象,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针对这些问题,企业要把商业信用落实到各项商务活动中去。要加强自律,信守承诺,依法依规经营。要履行对投资者和用户的责任。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体系流程,防范信用风险,增强企业的信用透明度。

(四)企业应诚信履行减排治污、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

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立即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率。我们的企业应该对节能降耗工程要重视。因企业的很大一块成本是能耗、污耗,但是,环保治理刚性要花钱,刚性花钱收不回,所以,仍有不少企业对减排、治污、保护生态环境不够重视,处于被动的不自觉的状态。针对这样的问题,环保部门加强了监管,从暴光的案例来看,大企业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像在世界500强排前几位的中石化、中石油等也存在不少这样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讲,小企业更加严重,比如私挖乱采、过度开发、破坏生态。一些企业超标、超量排放,而且更恶劣的是白天不排晚上排,有人检查不排,没人检查排,不仅往河里排、湖里排,甚至还往地上排,这更加恶劣,遭到污染了,几十年都回不来。我认为,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道德问题,诚信问题,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所以,绿色发展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企业应该自觉诚信遵守国家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用途的管理制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标准,内部要严格管理,要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当前要顺应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的倒逼机制,加大投入补缺还账。

占用大家的时间,讲这四个问题,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电话:0531- 58889899      

传真:0531-87981162

邮箱:sdsqywhxh@163.com          

邮编:25001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4478号东楼五楼


订阅号

视频号

服务号

网站手机版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