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生活
电器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忠诚奉献 履职担当

首页 >> 党建专栏 >>党建专栏 >> 【原创文库】积极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大力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 评论
详细内容

【原创文库】积极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大力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 评论

时间:2022-02-23     【转载】

image.png

党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大有可为。新的征程上,我们党能否走好接续奋斗之路,干部是关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强调要“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对此,各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革命战争年代,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年轻的治党治军骨干和各类人才,推动了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正是由于大批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起来,推动了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年轻干部成长作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总体部署,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事业、国家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新时代。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强调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的“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胡锦涛同志强调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这一系列正确论断,都是我们搞好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目前,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单位选拔使用干部还是习惯于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不论工作能力,不看发展潜力,一味搞平衡、求稳妥;有的领导同志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优缺点,总认为肩膀太嫩,担不起重担,一概否定。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一些地方和领域干部老化、出现“断层”。因此,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征程向我们提出的培养选拔“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紧迫性,下大力气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任务。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抓紧抓好:

强化政治标准,始终把政治过硬放在首位。政治过硬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加大从严治党的力度,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出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上不过关,对党缺乏忠诚。因此,对于当下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一定要将政治标准作为核心要求纳入考察考核的全过程。这其中,要解决政治把关上走过场的问题,不能把政治考核简单地归结为几句空泛的结论,而必须从党员干部工作的全流程出发,尤其是在重大的政治选择、人生选择、工作选择、生活选择上,观察其政治立场,全方位看待其对党的忠诚度。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政治素质作为一般性的考核权重,而是必须作为首要和贯彻干部成长始终的考评要素,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既要把德放在优先地位,防止考察中的抽象化、虚化,又要高度关注才的内涵,始终将德与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同时,要正确认识年轻干部的优点与缺点的关系,既要从他们正在或即将从事的岗位目标来考察,更要对优点和缺点的性质进行分析,特别是辩证地看待缺点,看哪些是属于本质性的、原则性的问题,哪些是属于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或是一些性格上的特点等。对于前者,要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严肃看待、慎重选择,对于后者要本着从事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角度,帮助本人分析原因,不断改进。大量事实表明,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出问题的大都发生在经济方面或思想作风上,而这又往往与政治底色不硬、走上岗位后放松世界观改造紧密相关。这表明,对党忠诚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底色,是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条件。优秀年轻干部只有对党忠诚,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的唯一的,决不能降格以求。

辩证把握阶梯与破格的关系,从思想上切实确立“不拘一格”的人才理念。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如果年轻人得不到重视和关爱,青年才俊不能脱颖而出,短期内是人才资源的浪费、生机活力的缺失,长期则是人才流失、后继无人,最终走向衰败灭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一些地方对年轻干部不重视,重要原因在于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标准理解还不够全面,或者脱离实际、简单照搬照套文件规定,机械地以“格”选人,导致一些想干事、能干事、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失去走向新台阶的机会,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人才浪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充分盘活干部资源,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就告诉我们,人才质量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最终标准,一切方式和举措,都是为做好工作服务的。具体到工作落实上,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要将大部分年轻干部纳入干部培养全过程来进行使用和考察,同时又要走出唯“格”选人用人的惯性思维,打破唯“格”一刀切选人的现象,对一些理想信念坚定、具有才华的年轻干部,有计划有意识地放在重要岗位或重大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大胆地予以破“格”提拔。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唯有切实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牢固确立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才能引领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有序运转、行稳致远。

不断完善培养选拔方式,助推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青年的发展潜力,决定了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高度。要从党和国家的干部培养选拔战略出发,深刻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年轻干部的选拔要求,通过完善和优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方式,助推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要坚持动态化考察干部。在选拔年轻干部标准上,注意后备与非后备一视同仁,避免将后备干部固化、绝对化;在选拔过程中,注意分类考察、全方位、多角度相统一,尤其要从年轻干部处理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其工作作风和能力,既要听其工作圈中的反映,还要观其生活圈、朋友圈的表现,既要听其领导的评价,也要了解其在群众中的口碑,力求制度化、常态化地把考察触角更多地向基层一线延伸。二要完善干部考察方式。不能简单地凭得票、凭专项谈话来得出结论,而应根据干部培养选拔的种类和特殊性,综合使用各种方式。既可以通过考试加面试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推荐制、聘任制、试用制,包括以工作岗位目标为基准搞一些主题性调研等,通过组合式考评,掌握干部的综合素质,真正将能够胜任这一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挑选出来。三要完善干部评价体系。既要把握基本标准、基本原则,又不拘泥于所谓的资历、学历等论英雄,注重看其在实践中的作为,看其是否在工作中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看其是否有一种主动作为的精神并有效改变现状,看其是否看淡个人名利、一心扑在工作上等等,努力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创造靠素质、靠业绩擢升的机会。这样,“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强化教育、培训和帮带,确保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外因条件。这表明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过程,既是一个真心爱才、精心用才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悉心育才、为人才加钢淬火的过程,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帮带,也是培养选拔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统领,加强年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让他们在学习培训中,理论知识有新提升、思想政治有新升华,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二是要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出发,强化年轻干部对科技、文化前沿知识的把握,将更多的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态介绍给他们,让其在开阔视野中把握全局,增强爱国奉献精神、培养勇于创新思维;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践性教育、案例性教学,激活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能动性,通过举一反三,积累更多的实战能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帮带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注意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尤其在帮助克服短板上多操心、多用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组织要求,自觉主动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扎实走好成长道路。这既是领导干部的一种境界、一种胸怀,也是一个领导责任。

(本文作者于永军 系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副会长、军企文化融合专委会会长、原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工部副部长、大校)

 


 

 
 
学会简介
 
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创建于1988年。是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企业文化社团。2018年5月前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管,现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业务指导。目前,省学会已经与全国42个省市企业文化社团、30余个省市品牌组织、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单位,共有企业文化、品牌、管理专家200余名。
学会职能
 
承担企业(组织、区域)文化、品牌的课题研究;承接政府职能项目转移服务、培养企业专业人才;普及文化、品牌、党建知识、制定战略规划服务;建立全国专家智库、构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提供企事业单位文化、品牌理念体系梳理和咨询;开展文化、品牌、党建交流培训和大型活动策划;组织举办国内外文化品牌交流、学习及经验总结;单位展厅、展览规划设计及全媒体整合推广传播;繁荣文化艺术,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等。



电话:0531- 58889899      

传真:0531-87981162

邮箱:sdsqywhxh@163.com          

邮编:25001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4478号东楼五楼


订阅号

视频号

服务号

网站手机版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