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手机
通讯

厨卫
大电

生活
电器

个护
健康

视听
影音



文化引领 特色标杆

首页 >> 会员中心 >>会员动态 >>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详细内容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浏览次数:0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9-05 09:40:21

“双加”安全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

 

柴里煤矿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立足安全管理实际,逐步构建了“严管+真爱”、“自觉+制约”的“双加”安全文化,形成了具有柴里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一、“双加”安全文化的形成背景

柴里煤矿始建于1960年,1964年建成投产,历经三次改扩建,原煤产量由年产30万吨,提高到275万吨,形成一矿三井发展格局,现有职工家属近4万人。矿井位于滕州市西岗镇境内,隶属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是我国第一对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的实验型矿井。

柴里煤矿具有三大特点:老、大、难。老,就是建矿时间长,且经过三次改扩建;大,就是系统复杂,井下战线长,占用人员多,职工人数在全国煤矿中都属“老大”行列;难,就是难管理、管好难,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害”俱全,其中防灭火、火与瓦斯并存区连年被列为省A级隐患,安全威胁十分严重。据统计,1964年至2002年,因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40人,平均每年死亡3.2人。针对此,柴里煤矿于本世纪初期着手实施安全文化创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严管+真爱”、“自觉+制约”为核心的“双加”安全文化体系。

二、“双加”安全文化内涵及主要做法

“双加”安全文化,即:“严管+真爱”、“自觉+制约”。二者目标一致、各有侧重,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刚柔相济、和谐共生。通过“严管+真爱”与“自觉+制约”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思想和行动统一,做到了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完美结合。

 (一)坚持“严管+真爱”,做到严与爱有机结合

“严管”是基础、是过程,“真爱”是宗旨、是目的。为爱而严,由严到爱,严爱结合,既要严字当头,又要爱在其中,做到严而有序、宽严相济、张驰有度。从“严管”到“真爱”,把有形的管理化为无形的大爱,把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为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突出“严管”,执行安全法规制度不打折扣

严管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核心是高效执行,实质是真情关爱,围绕“严管”,一是形成了严管理念:“三情”(有情领导、无情管理、绝情制度)、“三严”(严干部、严流程、严小事)、“三高”(思想高境界、工作高标准、落实高效率)等。二是深入开展了“四抓四促”活动,实行了事故责任层级追究,实行了干部履职四项积分考核,大力推行了岗位标准流程操作,开展了精品亮点工程创建,推行了准军事化管理等,营造了从严管理的浓厚氛围。

2、突出“真爱”,对待职工充满无限真情

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作为对职工的大爱,让职工体面劳动、愉快工作、幸福生活,时时处处为职工着想,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围绕“真爱”,一是以保证职工和家庭平安幸福为宗旨,提炼了真爱理念:“两种情怀”(快乐工作,享受生活;惠泽职工,大爱无边)、“三个关心”(关心职工职业安全健康,关心职工综合素质提升,关心职工幸福指数提高)、“四个责任”(你是家中的梁,你是妻子的天,你是父母的心,你是孩子的山)等。二是发挥安全典范引领作用,开展“安全典范人物、安全诚信班组、安全功勋区队”评选,对连续十多年无违章、无事故的个人、班组、区队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奖励。每季开展一次“感动柴煤人物”评选,寻找震撼人心的感动事迹,给予隆重表彰奖励。大力开展金秋助学、井口“送温暖”活动,组织女工开展“走千米大巷,知矿工艰辛”活动同时,还建立了井下温馨驿站和文体活动中心,抓好了民生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强企惠民的举措,深受干部职工的拥护。

(二)坚持“自觉+制约”,保证安全机制规范运行

“自觉”以“制约”为准则,靠“制约”来彰显;而“制约”以“自觉”为根据,靠“自觉”来支撑,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1、突出“自觉”,提高全员主观能动性

克服硬性的制约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和强烈的抵触情绪,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自觉性为根本,依靠人的自觉来保证安全生产,达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目的。围绕“自觉”,一是提炼了自觉理念,“三自”(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三心”(责任心、事业心、良心)等。二是全面构建 “三违”预防机制。通过强化安全理念引领、职工安全宣教、安全技能培训、超前分析排查、安全环境保障、安全激励措施,实现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变“被动抓”为“超前防”,把安全管理的防线进一步前移再前移,形成“三违”超前防范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消灭“三违”、消灭事故、保证安全的目标。广泛推行 “班组安全十权自治管理法”,全面实施“三自”管理(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实施“安全自觉”培育工程建设,把权利最大限度地下放到班组,防线进一步前移到班组。加强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区队、诚信班组和诚信个人评选活动;开展无“三违”(区队、班组、个人)创建活动。建立了安全合作伙伴机制、手指口述和安全确认等有效载体,从而激发了自我管理、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2、突出“制约”,保证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要求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制度、现场操作规程,这些都是不可触及的“高压线”,超出了这个界限,仍然要进行制约,推行自主管理、人性化管理,但决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纵。围绕“制约”,一是提炼了制约理念:“四不”(提高认识不掉队,强化管理不松劲,落实责任不打折,发现问题不放过)等。二是建立了领导干部带班和管理干部跟班制度,强化“区域.点.数”下井考核。建立了以流程闭合控制为核心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实行了安全工作落实计划化与工作复命制度,完善了“五环六步隐患防控”与“六五联动追溯闭合机制”。全面实行“关键环节必确认、核心工序必盯防、重要厂点必巡查”,强化对“四个薄弱”的安全管理,持续加大了对薄弱人员、薄弱地点、薄弱时间、薄弱环节的流程管控。全面加强安全质量管理考核奖惩,有效发挥了机制与制度的制约作用,做到“有制度必有落实,有落实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奖惩“,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双加”安全文化实施效果

(一)矿井安全生产创出了较长周期。克服严峻的安全形势,连续11年实现了安全生产,山东省煤矿安全程度评估中连续11年实现“A”级,连续16年杜绝了自然发火现象。

(二)人身事故率大幅度下降。2003年以来,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千人轻伤率下降到了0.3以下;2011年以来工伤费用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98%。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矿井十大专业均保持了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授予“质量标准化建设一级矿井”称号;被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授予“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称号。

(四)安全管理创新取得了新突破。《“双加”安全文化探索与实践》获得第三届山东省政府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五环六步”隐患防控的经验做法曾经在国务院安委会主办的《全国安全生产简报》第31 期上刊登,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等领导的肯定。

(五)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三违”人数大幅度下降,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四、主要经验启示

(一)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从严管理”不动摇。安全生产本身就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纵观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绝大部分都有“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因素,都存在着“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原则。要凝聚企业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干练高效的行为风格、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必须长期坚持从严管理。只有严,才能保证干部职工队伍有纪律、有秩序、有战斗力。

(二)“以人为本”关爱职工能够激发最大工作能动性。单一的从严管理,职工会产生抵触情绪,如何化解这一问题,就要“以人为本”,给职工关心关爱,工作做到刚柔并济,严爱结合。正确地引导教育职工,严管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切实引起警觉,关注职工的安全,保障矿井的长治久安。用“人性化”的管理,关心职工家属生活,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给职工创造最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只有这样,职工感到企业像家庭一样温暖,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构建切合实际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发展的最终方向。文化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管理的高境界”,通过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理念引导,强调心理“认同”、自主意识和主动性,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来达到自控和自律。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必须全员把遵章守制作为一种习惯和意识来自觉落实和执行,最有效的手段是,通过打造职工认同、认可的安全文化进行长期熏陶和培养,让法规制度固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电话:0531- 58889899  58786882    

传真:0531-87981162

邮箱:sdsqywhxh@163.com          

邮编:25001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4478号东楼五楼


订阅号

视频号

服务号

网站手机版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